2023年6月27日晚,临床护理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腾讯会议就“结合本职工作,围绕如何达到“四有”好老师标准,助力专业认证工作,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,对学院的发展提出建议”这一主题进行了大讨论,现将讨论结果汇总如下。
一、教研室教师在达到“四有”好老师标准,助力专业认证工作中所做的努力
1.认真教学,保证学院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
临护教研室共5位教师,承担了包括《内科护理学1》、《外科护理学1》、《妇产科护理学》、《儿科护理学》4门学位课程,《急危重症护理学》、《健康评估》、《综合护理训练》等11门必修课程,《口腔科护理学》、《母婴健康管理》等5门专业任选课,及《母婴护理与儿童保健》等3门公共选修课。在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下,仍能积极开展教学改革,探索多远化“护教协同”授课,申请示范课程,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量。《妇产科护理学》获评第二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,《急危重症护理学》、《健康评估》、《内科护理学》、《外科护理学》、《儿科护理学》、《精神科护理学》获评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(课程录制)。赵博伦老师于2021年度获得教学质量优质奖、省创新教学大赛二等奖,负责的《外科护理学》获评大连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。杨连卫、周晓华两位教师也积极申报教学质量认定,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。
2.积极申报科研项目,为学院科研水平添砖加瓦
教研室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,以2022年为例,成功申报省级科研项目3项,市级科研项目1项;发表教学、科研论文多篇,为学院专业认证工作提供了科研成果支撑。
3.积极参与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,为学院建设贡献个人力量
教研室杨连卫老师为学院督导组组长,王庆美老师为学院工会主席,周晓华老师为教工党支部书记,关持循老师负责学院的教师进修管理。此外,教研室还承担了本科生医院实习部分管理工作,承担毕业生理论考核的出卷、判卷工作,毕业生的多站式考核有5/6站由临床护理教研室承担。此外,技能大赛等教研室每一位教师均参与了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,为学院建设、发展贡献了个人力量。
二、存在问题
1.教研室师资匮乏、教师梯队有待改善
一方面,教研室课程授课任务重,人均承担教学工作量大,师资严重不足;另一方面,教研室最年轻的教师也已入职10年,青年教师缺乏,教师梯队有待改善。
2.教学、管理任务繁重,用于科研的时间、精力不足
教研室5位教师承担了包括《内科护理学1》、《外科护理学1》、《妇产科护理学》、《儿科护理学》4门学位课程,《急危重症护理学》、《健康评估》、《综合护理训练》等11门必修课程,《口腔科护理学》、《母婴健康管理》等5门专业任选课,及《母婴护理与儿童保健》等3门公共选修课;除此之外,教研室每位教师均参与了学院的管理工作,教学、管理任务繁重,导致教研室教师用于科研申报、论文撰写的时间严重不足。
3.个别专业主干课程教研室管理属性不清,课程教学质量、文件质量把握度差
个别专业主干课程跨教研室授课,课程负责人不在本教研室,甚至无本教研室教师共同参与,导致课程教学质量、试卷质量、教学文件等管理度差。
三、解决对策或建议
1.增加应届青年教师引进,建设教研室课程团队梯队
教研室最年轻的教师也已入职10年,青年教师缺乏,急需引进应届毕业生补充教师梯队。
2.为专任教师减负,增加专任教师用于科研申报、论文撰写时间、精力
一方面,学院应积极招聘教师,增加教师人数,减少人均课时量;另一方面,分散部分管理工作进行,减轻教师个人管理负担。
3.清晰划分课程教研室归属,规范课程管理
建议学院借着2023版培养方案制定、教学大纲修订之际,清晰划分课程教研室归属,教研室所属课程至少要有教研室教师参与。